在多重因素發生巨變的情況下,再聯系到近年來出臺的一系列政策:去住宅市場化的雄安新區橫空出世、發展租賃市場和租售同權、北京市嚴厲的人口疏解政策。
人們在驚呼之余對中國房地產的未來,至少在下一個五年會如何走,增添了更多的迷茫。房地產的資產價格會大跌嗎?對于這個問題我們不妨從政策面、基本面和心理面三個維度來分析。
政策面:房價保持穩定應該是政府最期望達到的局面。
第一,確保中國金融體系的安全,鑒于中國金融機構的大量業務,從最原始的抵押貸款到眾多金融創新產品中相當比例是以房地產為抵押物或底層資產,如果房地產價格大幅下跌,將直接影響國家的金融安全,雖然銀監會幾年來都表示銀行的抗壓測試可以抵御4成甚至6成的房價下跌,然而這些測試都主要是對個人住房貸款的靜態分析,并未考慮房價大跌導致政府到企業的資產負債表惡化所引起的連鎖反應。
第二,確保中國財政體系的健康。盡管最近一系列的政策都在試圖斬斷地方政府對土地財政的過度依賴,然而我們在一線分析了大量面向未來的政策鼓勵項目,無論是科技創新園區、田園綜合體、特色小鎮/小城鎮建設,還是交通、環保等基礎設施的新建和升級,無論采用何種創新模式,最終財務平衡都指向了房地產和政府財政補貼。政府的財政補貼錢從哪來?中央政府可以發債,對于地方政府來說,特別是市縣政府,土地收入短期內是無法繞開的。
第三,確保社會穩定。2015年的股災大家還記憶猶新,一旦發生房災,由于房子的流動性遠差于股票,而中國城鎮家庭住房擁有率已經超過90%,所以如果房價大跌對家庭財富的影響將進一步影響家庭生活最終可能造成社會動蕩。
基本面:房地產市場本質上屬于資產市場而非商品市場,因此,從消費需求的角度討論這個市場是沒有意義的,這個市場的供需核心兩個指標是土根和銀根。在土根不能大幅放開,銀根難以收縮的情況下,房地產資產的價格很難有大幅下調的可能。
心理面:人心是最難預測的。在中國有兩種潮流影響社會主流人群的思潮:一種就是黨和國家的正面引導,基于我們對政策面的分析,顯然,至上而下的輿論引導并不期望房地產大跌。一種是影響因素眾多,最不可琢磨的民間自發的思想潮流。要預測它們也許需要社會學家們利用大數據去分析,恐怕不是從業者們能憑空臆測的,至少在目前為止我們沒有看到普遍的對房價預期悲觀,紛紛想變現房產的趨勢。
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房價大跌的可能性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