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好奇的問題,國人為什么那么熱衷于買房?
這近二十年來,買房成了人們的大事,現在誰還沒有房,那可就麻煩大了,現在房價都這么高了,可能再不買房,以后真的更買不起了?,F在還沒有買房的該怎么辦?
其實,大家還那么喜歡買房子是有原因的。一二線城市的人口仍然在大量涌入,房子仍供不應求,像日本東京,早在人口還是1200萬的時候,當時就像北京一樣,日本也下定決心把人員控制住,發展了東京的衛星城市,并修建了高鐵,建立了半小時生活圈,半小時到大阪,引導人們去大阪,后來的結果讓日本大失所望,并沒有把東京的人引到大阪去,反而把大阪的人引到了東京去了,搞得東京的人口漲了3倍,超過了3000萬人,最終導致了東京的房價暴漲。
也就是說,只要有人口還在不斷的向一二線城市涌入,房價就好像不可能不漲。
調控政策壓制不了剛性需求
這些年,大家一看房價漲,就希望政府能夠出臺政策給予打 壓,目前已經有50個城市列入了限購限售的行列,近幾年已經出臺了150多個樓市調控政策,只不過前幾年的調控政策,并沒能有效地抑制住房價的高漲,只是政策當時穩住了,一旦政策松動,房價又會飛漲。特別是每次調控都沒有壓抑住剛需購房的需求,剛需基本上是不受調控政策的影響,即使有影響也是有限的。其實大家都非常印象深刻的就是這一波自16年開始的上漲,開始只是從深圳上漲50%,接著就是北京、上海進行輪番上漲,后來二線城市也加入進來。為了控制樓市瘋漲,政策不得不出臺史上更嚴的措施,希望這些政策能夠更有效的控制住房價。
要說這一大波樓市瘋漲,也與國際大環境有很大的關系,特別是美國的貨幣政策,大量的超發貨幣,使得我國的M2一直在高位,加上國內投資環境非常差,經歷了幾輪股災,要知道在股市里,沒有技術是要虧得很慘的,理財產品的收益也非常低下,為了安全起見,大家認為樓市還是相對安全的好去處。致使超量資金只能進入房地產行業,從而使樓市形成了現在的局面。買房對于老百姓來說,也許是唯一的穩妥的好辦法。
根據房管局網站公布的預售證信息統計,2017年9月主城區商品房新辦理預售證28個,環比上月減少1個;新增預售面積97.9萬㎡,環比上漲21.1%,同比下降59.4%。其中高新區新增預售面積最多,新增41.3萬㎡。
因此,還在討論房價會不會降的時候,不要僅看到成交量是不是暴跌,而是要看到的是房價是不是真的降下了,更不要看到是房價出現假摔,或者只是橫盤的假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