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個人買房角度而言,當然是希望房價越低越好,你是如此,大家也是如此。但市場的吊詭之處在于,房價跌的時候,不僅家庭的存量財富(比如手里的房產)同時縮水,而且帶來增量財富的工作、投資機會也可能保不住,結果到頭來老百姓會發現,還是買不起房。
在現在的市場環境下,房子對中國人來說已經是個執念了。它已經重要到成為家庭資產的重要部分和負責家庭資產增長的主力軍了。
但現在一二線城市的房價實在是太高太高,以至于有人說房價起碼跌掉一半才合理,這樣大家才能買得起。甚至有人盼望著樓市能像股市一樣斷崖式崩盤,這樣他們就可以抄底去買買買了。
但是,房價跌一半你就真能買房了嘛?實現這樣的想法須有一點作為支撐,那就是你的財富和收入保持穩定,至少不能跌得比房價還慘。但基本上這是不可能的。
如果房價跌了,那么那些年輕有為的人的身價也是在一路下滑,那些好不容易奮斗出幾套房子的奮斗階層的資產就嚴重縮水。
為什么呢?因為中國的房價已經在經濟中具有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地位。且不說,房價下跌,僅僅是橫盤或者是極低的增長率,對經濟來說就已經是具有破壞性的傷害了。
所以房價的泡沫并不是像股市一樣,戳破就戳破了,對廣大家庭的影響力沒有那么大。正是由于在家庭資產配置中房子是主要成分,所以房價的穩定意味著國民財富的增長,盡管這個增長你感受不到,也并沒有發現自己有更多的錢可以花。
隨著實體經濟復蘇,股市復蘇,涌向樓市的資金在不斷撤出,樓市狂歡暫時告一段落,但是房價會跌嗎?不會。對于房價來說,極低的增長率或者橫盤就已經是“下跌”了。只要工資維持著一個不錯的增速,買房也不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簡單來說,房價的上漲,其實就是徹頭徹尾的貨幣現象,什么時候結束?就看創造貨幣之水的這兩個“水龍頭”什么時候關上或減小放水的速度。作為政策建議:
(1)除了商業銀行對購房者嚴格實行“限購限貸”政策之外,有關部門應該對“影子銀行”的行為進行有效約束,目前由人民銀行牽頭實施的宏觀審慎管理措施就是很好的措施,希望此舉能夠真正落實。
銀監會近日一次性開出了二十多張罰單,開始對商業銀行及非銀行金融機構的行為進行規范和整頓,這說明決策層已經意識到影子銀行體系的風險。
(2)積極財政政策的力度可以加大,但必須在合理的框架下運行,地方政府的債務置換應該緩行。
而且,在現在的市場環境之下,基本上沒有多少人是全款買房的,因為壓根買不起,所以他們幾乎無一例外的都采用了銀行按揭。
貸款杠桿是剛性的,而房價是彈性的。假若一個人用100萬買了套房子——首付20萬,貸款按揭80萬。當房價下跌超過20%的時候,房子的價值已經不足80萬,而他還欠著銀行80萬貸款。你認為他還會還房貸么?只要有點想法的人可能都會選擇不。
房子的貶值讓老百姓人人都成了“百萬負翁”,資不抵債,政府和開發商手里的土地也是一樣的道理。當違約頻繁出現,銀行頻繁收不回貸款,就會面臨系統性風險。金融系統一出問題,實體企業融資就會有各種問題,裁員、倒閉潮就有可能緊隨而至。
這種情況,指望著房價跌、收入漲,從而可以輕松買房,無異于異想天開,能夠降低收入保住飯碗已經不錯了。
所以永遠不要幻想著房價下跌以便自己買房,最妥當的辦法莫過于自己想辦法多掙點錢早日住進自己的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