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總體規劃,是城市發展的總綱、建設的藍圖和管理的依據。為更好地吸納民意、吸收民智,昨天,市規劃局將《成都市城市總體規劃》(2016-2035)初步方案向社會公開,同時開通線上、線下多個渠道,從11月1日至11月底,面向全社會征集意見。
從11月1日至11月底,市民可以通過關注微信公眾號“共繪美好成都”表達意見;也可以在成都規劃公眾平臺(http://www.cdgh.gov.cn/)進行留言;還可以到成都市規劃館了解規劃方案,提出意見。與此同時,市規劃局還將進社區、進高校,進行總規方案的意見征集。
本次規劃期限為2016年至2035年。近期到2020年,遠景展望到2050年。規劃范圍為成都市市域。
第一步:2022年
建強區域中心城市
在高標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建設高品質和諧宜居生活城市,建強區域中心城市?!拔逯行囊粯屑~”功能顯著增強,城市宜居度和吸引力顯著提升;現代化產業體系框架基本形成,創新驅動體制機制基本形成,綠色發展制度體系基本形成;覆蓋常住人口的公共服務體系基本建立;“大城市病”等問題得到有效緩解;成渝城市群極核地位明顯提升,區域一體化發展格局基本形成。
對全省的輻射帶動及服務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經濟中心、科技中心、金融中心、文創中心、對外交往中心和綜合交通通信樞紐的地位進一步增強。
天府文化充分彰顯,文化產業和文化事業得到顯著提升和發展。創新對城市經濟的驅動能力明顯提高,產業結構明顯優化、產業層次顯著提高。城鄉居民收入不斷提高,城鄉統籌進一步深化完善,鄉村振興取得初步成效。生態環境質量整體改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綠色低碳水平進一步提升。內陸開放持續推進,在全球價值鏈和全球城市網絡中的地位不斷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普遍提高,公共服務體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穩步提升。
第二步:2035年
高標準全面建成國家中心城市
城市能級和影響力顯著提升,率先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城市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人民生活更加富裕,基本公共服務優質均衡基本實現,生態環境根本好轉,超大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基本實現。西部大開發新格局中的引領作用持續發揮,成為“一帶一路”內陸開放型經濟高地、國際門戶樞紐城市,成渝世界級城市群基本形成。
成為在經濟、金融、科技、對外交往等領域具有國家級影響力的中心城市。成為“一帶一路”內陸開放型經濟高地、國際門戶樞紐城市。成為體現天府文化繁榮興盛與多元包容魅力的世界文化名城。成為創新驅動先導城市,形成現代化經濟體系。成為城鄉統籌示范城市,實現城鄉融合和鄉村振興。成為美麗中國典范城市,實現生態環境質量的全面提升。成為現代化國際城市,形成廣泛的國際知名度和影響力。成為高品質和諧宜居生活城市,為居民提供更加便捷、更具品質的生活環境。
第三步:2050年
邁入可持續的世界城市行列
建成國際運籌中心、國際創新中心、國際文化中心;全體人民共同富?;緦崿F,城鄉居民享受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全面實現超大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全面實現成渝城市群一體化發展,建成可持續發展的世界級城市群。
成為國際一流的高品質和諧宜居生活城市。成為國際運籌中心、國際創新中心、國際文化中心。成為富裕文明、安定和諧、充滿活力的美麗家園。成為超大城市永續發展的示范樣板。
四大戰略定位
成都城市戰略定位是四川省省會、國家中心城市、國際門戶樞紐城市、世界文化名城。
城市人口規模
至2035年市域常住人口規??刂圃?300萬人以內;至2035年中心城區城市人口規??刂圃?360萬。
市域總體空間結構:“一心兩翼一區三軸多中心”,“一心”——為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皟梢怼薄獮橹行某菂^和東部城市新區?!耙粎^”——為龍門山生態涵養區,是長江上游重要的生態屏障,也是保障成都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區域?!叭S”——為南北城市中軸、東西城市軸線、龍泉山東側新城發展軸,集聚核心城市功能?!岸嘀行摹薄獮?個區域中心城?!耙恍膬梢硪粎^三軸多中心”的城市空間結構,著力改變單中心集聚、圈層式蔓延的發展模式,構建網絡化、多中心、生態型的城市發展新格局。
中心城區空間布局
優化中心城區空間布局,強化扇葉狀格局,構筑“雙心、雙軸、多點”的空間結構,引導中心城區發展重心向東、向南轉移。
五大主體功能區
按照“東進、南拓、西控、北改、中優”十字方針,構建東南西北中差異化發展的五大主體功能區,奠定成都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基本框架。
高起點規劃東部區域——開辟城市永續發展新空間。
地位:東部區域是成都“一心兩翼”的功能新區、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第二主戰場”、成渝城市群協調發展新興增長極。
范圍:包含龍泉驛(微博)區車城大道以東部分,青白江(微博)區和天府新區龍泉山部分,簡陽(微博)市、金堂(微博)縣全域。
功能定位:國家向西向南開放的國際門戶、成渝相向發展的新興極核、引領新經濟發展的產業新城、彰顯天府文化的東部家園。
重點:培育實體經濟,形成新動能。
高水平發展南部區域——打造區域創新發展新引擎。
地位:南部區域是都市功能拓展區、國家級新區和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核心區域。
范圍:包含天府新區直管區(五環路—成自瀘高速—車城大道連接線以外部分且不含龍泉山)、雙流(微博)區(五環路以外部分)、新津(微博 微信)全域、邛崍(微博)市(羊安、牟禮、回龍三鎮)。
功能定位: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示范區、創新驅動先導區、新經濟發展典范區、國際化現代新區、區域協同示范區。
重點:強化創新體系建設,發揮好全市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中的戰略支撐作用。
高標準提升西部區域——探索城市綠色發展新模式。
高質量改造北部區域——增強區域一體功能新支撐。
高品質優化中部區域——開創和諧宜居生活城市新路徑。